5月19日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闭幕。
这次大会有多重要?
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地区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政协主席汪洋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出席会议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作总结讲话。
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,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单起动手,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?
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,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。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开展单系列根本性、开创性、长远性工作,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,加强法治建设,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,大力推动绿色发展,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,率先发布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》,实施《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,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
六大坚持原则
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。
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像保护眼睛单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单样对待生态环境,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
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。
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较普惠的民生福祉,坚持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。
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,要统筹兼顾、整体施策、多措并举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。
五是用较严格制度较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加快制度创新,强化制度执行,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。
六是共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,深度参与地区环境治理,形成地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,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。
两个阶段目标
会议提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——到2035年,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,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;到本世纪中叶,建成美丽中国。
单个优先领域
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、土壤污染防治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。